2014安徽高考语文作文深度解析与范文展示
2014年的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以其深刻的主题和广泛的讨论空间,吸引了众多考生和教育者的关注,这一年,安徽省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通过提供一组或几组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发表自己的感想,自主命题写作文,本文将详细解析2014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背景、内涵、解题思路,并展示几篇优秀的范文,以期为考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2014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1. 题目背景与材料
2014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提供了两组材料,其中一组是关于剧本修改的争议,另一组是关于施工梯警示牌更改的实例,具体材料如下:
剧本修改材料: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认为,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而剧作家则认为,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施工梯警示牌材料:有一处施工单位有一个不用的施工梯放在路上,上面挂着警示语“施工梯请注意安全!”有一天,有一个人将警示牌更改为“不用时请将梯子收起!”
2. 题目内涵与解题思路
这两组材料虽然看似无关,实则都涉及到了“规则与变通”的深刻主题,剧本修改的材料引导考生思考艺术创作中的规则与创新,而施工梯警示牌的材料则让考生反思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执行与改进。
解题思路一:规则与创新
考生可以从表演艺术家和剧作家的不同观点出发,探讨艺术创作中规则与创新的关系,规则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它保证了作品的连贯性和艺术性;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动力,它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和活力,考生可以进一步延伸到社会生活中,讨论规则与创新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解题思路二:规则与变通
考生也可以从施工梯警示牌的更改出发,思考规则执行中的变通与改进,原警示牌虽然提醒了人们注意安全,但并未明确指出具体的行动指南;而更改后的警示牌则更加具体、实用,能够更有效地引导人们采取行动,考生可以进一步讨论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和改进,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解题思路三:综合思考
考生还可以将两组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思考,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日常生活,都需要在规则与创新、规则与变通之间找到平衡点,考生可以探讨如何在遵守基本规则的前提下,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
二、2014安徽高考语文作文范文展示
范文一:合理变通,成就完美
:合理变通,成就完美
变通就是改变,使之通顺、通畅;所谓合理变通,就是这种改变不是无厘头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的必要的变动,只有合理变通,才能成就完美。
合理变通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但凡有取得成功者,都懂得这种智慧,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就非常懂得变通,其他国家的革命多是以城市为中心,在城市发生大规模的暴动,最后夺取政权,而毛泽东却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面对强大的敌人,他又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和“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从而使中国革命步步为营,试想,如果毛泽东不是懂得灵活变通,而是跟强大的反动势力进行硬碰硬的正面交锋,则中国革命将要蒙受多大的损失,革命的火种又岂能燎原!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就是一个谙熟变通之人,他到东吴舌战群儒,受到嫉贤妒能的周瑜忌恨,为了除之而后快,周瑜限他在十日之内造出十万枝箭来,如果按常理去打造这十万枝箭,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因周瑜暗中使坏,极有可能会完不成,让周瑜始料未及的是,诸葛亮竟胸有成竹地纳下军令状,表示三日之内即可完成,原来诸葛亮并非真的按照周瑜说的那样去造箭,而是用草船去向曹操借箭,善于变通,不仅使诸葛亮在谈笑间完成了周瑜交给的任务,而且使他不辱使命,最终促成了孙刘联盟。
同样是《三国演义》中,马谡就不懂得变通,一意孤行的他与王平同去镇守街亭,竟把军队屯在山上,以至于被魏军断了汲水之道,导致军队不战自溃,按常理,军队屯在山上,占领制高点并没什么不对,然而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凉之地也这样做,就犯了兵家之大忌,可见,无论是什么人,都不能一味地认死理,而要懂得变通,善于变通。
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更应该懂得善于变通的重要性,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人生目标,积极改善与同学、老师与家长的关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更好地发展,懂得善于变通,并非无原则的耍滑弄巧,而是在不改变做人原则基础上的灵活机动,唯此,你的人生才日臻完美。
合理变通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它要求我们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
范文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是人人必须遵守的标准法度——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想到规矩,若无视规矩的存在而一意孤行,则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规矩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石,当红歌手李代沫无视国家法规,不仅自己吸毒,还容留他人吸毒,致使自己触犯法律而被法院起诉,这一丑闻的后果对李代沫的后续人生也必然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可笑的是,竟然有人对李代沫受到法律的制裁鸣冤叫屈,殊不知,规矩面前,人人平等,一个人如果犯了规受不到相应的惩罚,则只能使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规矩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证,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哪个社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规矩存在,凡事立下规矩,才能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言行,如交通规则,便于人们安全出行;学校规则,有益师生教学活动;环境法规,能有效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等等,而没有规矩的社会,必然是混乱的,唐朝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就使得社会动荡不堪,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生产和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使唐朝由盛转衰,同样,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也使我国社会的发展受到重创,时至今日,人们一提到它,还心有余悸。
规矩是国家兴旺昌盛的保障,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越来越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举世瞩目,究其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党的坚强领导,另一方面得益于我国的各种法规正在不断完善,所谓依法治国,说的正是规矩是治理国家的有力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法规的日臻完善,我国的国家实力将会更加强大,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梦想也一定为期不远。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人人守规,个人才能少走弯路,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让我们共同遵守规矩,用规矩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规矩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过对2014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深度解析和范文展示,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年的作文题目不仅考查了考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引导考生对规则与创新、规则与变通等深刻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希望本文能够为考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